ETF期权与期货的区别,一文带你看懂!对于初涉金融市场或想要深入了解二者差异的人来说,清晰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重要,假设你看到一套标价200万的房子,但不确定未来价格涨跌。
此时有两种方式参与交易:
期货模式:你与开发商签订合同,约定1年后以200万买入。无论房价涨到300万还是跌到150万,到期时你必须按200万完成交易(需支付全额房款)。这相当于锁定价格的双向强制合约。
期权模式:你支付1万元定金,获得1年后以200万买入的权利(而非义务)。若房价涨到220万,你可行使权利赚取20万差价(扣除定金净赚19万);若房价跌到180万,则可放弃定金避免更大损失。
这本质是用小额成本购买选择权。
ETF期权与期货本质定义
ETF期权是一种“权利合约”,买方通过支付权利金获得在未来特定时间(到期日)以特定价格(行权价)买卖标的ETF的权利,而卖方则有义务在买方行权时履约。这种合约的本质在于“权利与义务分离”,买方拥有选择权,而卖方则承担相应义务。
相比之下,期货则是一种“义务合约”。买卖双方在签订合约时就约定,必须在未来特定时间按特定价格交割标的资产(或现金结算),双方都有强制履约义务。期货合约的核心在于“双向义务”,即买卖双方均受合约条款约束。
展开剩余68%ETF期权与期货的区别
1、权利义务不同 期权交易中,买方享有选择权,有权但无义务行权;卖方必须履行义务。而期货交易中,双方均有义务按约定交割。这就像期权买方是“顾客”,可以选择买或不买;卖方是“商家”,必须按约定提供商品。期货双方则更像是“契约双方”,都必须履行合约。
2、保证金制度不同 期权买方通常无需缴纳保证金(需支付权利金),卖方需缴纳;期货双方都需缴纳保证金。这就像期权买方是“预付款客户”,先付点钱获得购买权利;卖方是“担保商家”,要交保证金确保能履约。期货双方则都要交“定金”,确保能完成交易。
3、风险收益不同 期权买方最大风险为权利金,收益可能较高;卖方收益有限(权利金),风险较大。期货双方都可能面临无限风险与收益。这就像期权买方是“稳健型投资者”,损失有限,收益可能很大;卖方是“激进型投资者”,收益有限,但损失可能很大。期货双方则都是“冒险家”,都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也可能亏得一塌煳涂。
ETF期权与期货到期差异——源自:期权圈
(一)ETF 期权
ETF 期权行权方式分为欧式和美式,我国市场上 ETF 期权大多采用欧式行权方式 。欧式期权买方只能在期权到期日当天行权,投资者只需关注到期日当天 ETF 价格与行权价格关系,决定是否行权。美式期权买方在期权到期日及之前任何交易日均可行权。例如,持有欧式沪深 300ETF 认购期权的投资者,只能在到期日判断是否按行权价格买入 ETF;而若持有美式期权,则在到期日前任何一天,只要满足行权条件都可行权。
(二)期货
期货合约到期时,除少数商品期货可能进行实物交割外,多数金融期货采用现金交割方式。在到期时,根据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最终价格,交易双方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完成合约了结 。比如,股指期货到期时,以到期日标的指数的最终点位为基准,计算交易双方的盈亏,并通过现金完成资金划转。
延伸思考:期权与期货本质是风险管理的不同维度工具。如同开车时,期货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的日常驾驶,而期权则是加装安全气囊和购买保险——前者约束行为,后者管理意外。
期权是什么意思?
期权是一种赋予持有者在特定时间内(或特定时间点),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权利的金融合约。
买方:支付权利金后,获得行权的权利(可选择行权或放弃),最大损失为已支付的权利金。
卖方:收取权利金后,承担履约的义务(若买方行权,必须按约定价格交易),最大收益为权利金,风险理论上无限(如标的价格极端波动时)。
最后,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于:广东省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