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可以方便以后持续接收类似的内容,便于您与我们互动与分享,您的支持将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来源。
文 | 心态放好
编辑 | t
100万人一同冲锋,这场战争该如何进行?面对这种场面,德军的感受无疑只有一个字:“疯了!”在库尔斯克会战的战场上,苏军采用了最原始且最具摧毁性的战术——人海战术。
放眼望去,地平线上的部队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浩浩荡荡地扑面而来,像海啸般势不可挡,伴随其后的是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战场上充斥着生死的呐喊。而冲在最前方的那些士兵,几乎没有一人指望自己能生还。
德军的“闪电战”在遇上苏军的“铁血洪流”时,展现的已不再是纯粹的战术对抗,而是意志的较量——谁能坚持到最后,谁便是最终的胜者。在这片战场上,战术与装备被消耗殆尽,剩下的唯有顽强的意志力。
展开剩余83%在这场战斗中,苏军的总兵力高达190万,但其中约有80万人在战争中牺牲……
1943年7月5日清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在苏联库尔斯克地区展开了一场充满赌注的攻势,名为“堡垒行动”,这场行动的赌注是德军东线战场最后一线翻盘的机会。
希特勒调动了最为精锐的装甲部队,总兵力达到90万人,拥有2700辆坦克、2050架飞机和1万门火炮。德军指挥官曼施坦因对这场战斗充满信心,认为这一次能够有效地让苏军尝到铁拳的滋味。
然而,德军的情报系统并非无懈可击,苏军早已洞悉其行动意图。
在战前,苏军的情报系统就已精准地掌握了德军的进攻计划。战术指挥官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等人合谋制定了反击方案,他们决定采取“瓮中捉鳖”的策略——在库尔斯克外围修建了三道纵深达300公里的防御工事。
为了加强防御,苏军还在战场上埋设了超过50万颗地雷,其中60%以上是反坦克地雷。换句话说,德军即将进攻的,是一个既有坚固防线又充满致命威胁的“钢铁城堡”,更不用说他们面对的是一支随时准备反击的百万苏军。
7月5日清晨,德军发动了猛烈的总攻,装甲部队的轰鸣声响彻云霄,“豹式”和“虎式”坦克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了强行突击。德军的进攻策略十分直接——以装甲集群冲破苏军防线,然后步兵紧随其后,力求一举突破。
初期,苏军的防线在德军的炮火攻击下出现了多处破绽,德国的装甲师趁机突破,向苏军第一道防线推进。
然而,德军很快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在坦克部队碾过雷区后,苏军的炮火和“喀秋莎”火箭炮对其进行疯狂反击,整个战场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德军第9集团军的推进速度被极大拖延,损失惨重。到7月7日,德军前进的距离还不足10公里。而此时,苏军的反击还未全面展开。
7月10日,苏军决定开始他们最震撼的进攻——人海战术。此时,地平线远处数十万苏军士兵汹涌而来,尽管敌人的机枪和迫击炮不断扫射,但第一波牺牲的士兵后面依旧有无数人冲上去。
面对如此海量的敌人,德军士兵几乎处于绝望的状态,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消灭这些人。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战术较量,而是一场拼耐力的战争,拼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
在库尔斯克战役的第二阶段,苏军正式展开了反击。凭借着人海战术的支持,苏军逐渐收复了失地,将德军逼回了原点。尽管德军装甲部队在持续消耗中疲惫不堪,但苏军的兵力却源源不断地补充上来。
德军士兵在回忆时提到,苏军的进攻有一个奇怪的规律:最前线的士兵几乎人人都配有冲锋枪,而后方的士兵却大多赤手空拳。
这种现象并非苏军不愿意装备武器,而是因为后方士兵的武器供应极为紧张。他们的任务是等前方的战士牺牲后,捡起地上的武器继续推进。
第一波冲锋:装备精良,负责突破德军防线。
第二波冲锋:捡起倒下战士的武器,继续向前。
第三波冲锋:补位后续,确保战线不断推进。
尽管德军的重机枪猛烈扫射,MG42机枪的射速可达每分钟1200发,但面对苏军疾如闪电的冲锋,这些子弹根本打不完。
德军士兵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他们无法理解为何“敌人永远打不完”。眼看着一波又一波的苏军战士不知疲倦地冲上阵地,德军终于无法再支撑下去。
7月12日,库尔斯克战役的转折点到来。那一天,苏军决定进行全面反攻,坦克、步兵、火炮和空军齐齐出动,展开了对德军的全方位打击。
苏军的装甲部队在普罗霍洛夫卡地区与德军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近3000辆坦克在20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展开了生死较量。
此时,德军已经消耗殆尽,面对苏军强势反攻,他们最终无力抵挡。7月16日,希特勒下令撤退,库尔斯克战役宣告结束。从此,苏军牢牢掌握了东线战场的主动权,德国不再具备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
最终,德军损失惨重:约30万至36万士兵(不同统计口径),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1030架飞机。而苏军的伤亡也同样严重:约80万至86万士兵阵亡或受伤,6000至6799辆坦克被摧毁,1700至2200架飞机被击落。
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并非因为苏军在战术上的优势,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比敌人更强的意志力。德军眼中这场战役的打法似乎没有太多章法,但苏军凭借数量优势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德国的钢铁洪流。
面对100万人一同冲锋,如何阻挡?答案是——你根本阻挡不了。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